张亚东、潘玮柏嗨唱《去炫吧!乐派》为宝藏老歌赋予新生******
2022卡塔尔世界杯马上就要结束了,但热情欢乐的气氛不会停,由咪咕视频、芒果TV联合出品的《去炫吧!乐派》将于12月16日起每周六12点在咪咕视频、芒果TV播出,首周周五、周六双更。作为一档乐派音乐真人秀节目,《去炫吧!乐派》邀请到张亚东、潘玮柏、艾福杰尼、万妮达、杨长青5位乐派成员,立足不同地区本土音乐,结合当代乐派新潮流,为宝藏老歌赋予新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传播中国声音。
《去炫吧!乐派》的5位乐派成员风格各异,但凭借着对音乐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热爱,此次将一起穿越山川湖海,横跨大江南北,前往广州、闽南、西北、东北、湘楚五地,寻觅当地宝藏老歌背后的烟火故事、文化意蕴,通过深入当地的采风体验,结合各自的音乐风格进行再次创作,让宝藏老歌在全新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16日播出的第一期上集中,5位成员首次集结,看起来有些腼腆的音乐制作人张亚东面对其他4位说唱歌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到底“乐派”究竟是什么,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经历的嘉宾对乐派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值得期待。
在17日播出的第一期下集中,乐派团来到湖南长沙这座火辣辣的城市,开启了寻找湖湘音乐的宝藏之旅。旅程并不轻松,一上来嘉宾们就受到了独特的“迎接”方式。成为音乐主理人的他们不仅要完成各项挑战,还要解锁当地民歌后在对其进行改编再创。值得一提的是,恰逢卡塔尔世界杯,乐派团把湖南童谣《虫虫飞》融入了足球元素,再配合创新的旋律,让一首童谣有了不一样的情感表达。童谣改编只是一关,后续解锁民歌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只见潘玮柏眼泪汪汪,万妮达沉默不语,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张亚东又能否带领团队顺利过关,赶紧关注起来,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文化所碰撞出的全新火花。
一档立足于广袤华夏大地不同地区本土音乐的乐派音乐真人秀,跨界与融合、流行与民歌的搭配将会引领关于歌曲创作的新风潮。以流行歌手的风采,融金牌音乐制作人的才华,共同挖掘与发扬中国地域音乐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与力量,乐派团将为传播中国声音赋予新的力量。12月16日起每周六12点锁定咪咕视频、芒果TV,关注《去炫吧!乐派》,一起到音乐中炫起来!
太惋惜!胡鑫宇自缢身亡,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呵护?******
文/赵斌
2023年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鑫宇系自缢身亡。发布会上还公布,胡鑫宇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他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厌世情绪,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看懂这些预警可以挽救孩子!
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岳春河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小孩子把活啊、死了的挂嘴上”“哭着打电话说不想上学”“挺内向的孩子,好像突然开朗了,甚至有些聒噪”这些往往不被重视的现象,极有可能是孩子走在极度危险边缘的预警,甚至是向家长发来的最后求救。
上海长征医院心理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潘霄认为,要避免悲剧发生,需要了解青少年在作出极端行为前的四个阶段。
潘霄称,这四个阶段分别为情绪低落期、求援窗口期、绝望期和绝望之后的实施期。
情绪低落期源于父母离婚等家庭问题、遭受霸凌等学校人际关系问题、成绩下降等学习问题导致的情绪低落。这一状态如果长时间持续,会非常痛苦,进而产生“活着没意思”等想法,但这一时期是宝贵的援助窗口期,青少年会有求援、呼吁关注的表现。比如和朋友说、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寻求心理咨询等。也会出现自杀前的言行征兆。
一旦错过这个时期,青少年就会从求援窗口期进入绝望期,很难通过心理咨询等一般手段拉回来。进入绝望期,原则上必须从医学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医学治疗方案,比如住院、服药治疗等,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他表示,青少年自杀前的预警可从两个方面去发现和判断:言语方面和行为方面。
言语方面:
1、暗示。如,没我更好、没有我会怎样、活着或人生好麻烦、活着没有价值和意义等消极厌世类情绪语言;
2、明示。如,不想活了、想死了、我死了你不要后悔、再这样我就去死等明确地表达出死的意愿。即便是孩子偶发性无心说出,也要引起注意,及时做心理评估。
行为方面:
1、抑郁表现。出现“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2、突然变化。本来内向或外向,性格突然转变;
3、突然离家出走,不告而别;
4、有自伤、自残行为,比如用刀划自己手臂,拿头撞墙等表现;
5、孩子突然无端出现不舒服。尤其是内向敏感型青少年,不愿意沟通,潜意识压抑负能量导致头疼等身体不舒服;
6、厌学,不做作业,成绩快速下降。
潘霄表示,青少年言行有上述特点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同时具备多个表现,要高度警惕青少年已患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潘霄认为,发现青少年有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难以解决的情绪问题,首先要找到学校的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工作室或者医疗机构做评估,以确定问题的程度,进而获得解决方案。
问题严重时,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士会建议家长及时送医。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医疗界在治疗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和疾病的水平值得信赖。
岳春河认为,日常教育中,家长的有效沟通和陪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尽量少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干预甚至控制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之共情,了解孩子的内心。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引导孩子建立自我评估体系,让孩子学会平衡内在与外在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减轻外界对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避免产生自我否认感。
岳春河举例,如果把夫妻比喻成各自是一个圆,这两个圆重叠的地方就是孩子心理空间的天地。如果家长离婚,一定注意不要互相否定,这种否定即便不当孩子面说,孩子也能感受到,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潘霄认为,学校配备的专业心理老师一般会按要求教孩子怎么处理负面情绪以及心理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家庭关系的处理等。家长也要注意青少年的逆商培养(AQ),学会如何处理挫折和重振信心。可以多参加有竞争性、有输赢的体育活动、军旅主题的夏令营,一些培养抗逆力的户外活动,要让孩子有抗逆训练,学会面对挫折感。
潘霄还提醒,要避免孩子接触一些不良引导的游戏和漫画。家长也要注意加强青少年心理建设的科普学习。同时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不要渲染涉及自杀的名人、舆情事件,给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社会应形成合力
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老师和家长的专业知识储备至关重要,但仅凭这些可能还不够。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幼儿园总园长朱敏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建议,应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青少年自杀屏障。例如,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研发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发现青少年的消极情绪并有效干预,确保自杀预防工作的正常运转;构建遍布全国的心理危机社会支持网络和自杀干预网络,建立自杀预防专门机构,如心理诊所、心理热线等。
朱敏认为,通过借鉴美国、英国等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成功经验,可考虑以心理健康专业的高校、研究机构为专业主导,与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地区的学校对接,针对青少年相关心理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再结合实际案例反馈到研究当中,不断形成具体的标准、做法、经验以更好指导实践。